首页

sm优美子家

时间:2025-05-29 17:45:17 作者:宁夏银川:民众包粽子迎端午 浏览量:51710

  中新社郑州8月31日电 题:台胞河南行:从“完全不了解”到“想带家人来”

  作者 黄欣欣

  8月31日,台胞李年裕刚结束在郑州的参访,便和妻子踏上前往洛阳的高铁,“好不容易来,当然要多看看。”

  三天前,由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主办的“溯源·河南成功行”活动在河南开启。近40位台胞拜访根亲博物馆,打卡河南博物院,游览“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主题公园,体验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对大部分参访台胞来说,河南是他们此前从未到过的地方。“一定会再来”成了他们此行结束时最多的表达。

  一次姓氏寻根,找到了自身来处。

  “之前我只知道我在台湾长大,但我外公跟我说我们的先祖是跟着郑成功来到台湾,家族的原籍最早可以追溯到河南”,参观完根亲博物馆的台青周旭薇对记者说。了解到台湾的很多姓氏都来自河南固始,她把途中所见所闻发到家族群,“我们是河南人吗?”,周旭薇问,她的外公回答:“是的。”

  一场博物院之旅,听见历史的回响。

  兽面乳钉纹铜方鼎、四神云气图壁画、武则天金简……台胞们的视线紧紧跟随着河南博物院讲解员介绍的展品,不时拍下喜欢的文物。

  “一整个下午我都非常兴奋,在历史书上看过的在眼前一一呈现”,在参观完河南博物院后,台青苏允恺对记者连连感叹河南的历史“永远看不够”,他惊讶于很多历史故事都跟河南有关,“来之前就有人跟我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我今天总算是见识到”。在大陆做自媒体的他表示,会向想来河南的台湾人首站推介河南博物院。

  一天的戏剧观赏,“做了一场关于河南的梦”。

8月30日,由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主办的“溯源·河南成功行”活动参访台胞走进河南郑州“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图为台青苏允恺在景区内的高粱地前拍摄短视频。 黄欣欣 摄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景区共有21个大大小小的剧场,是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演出时长最长的戏剧聚落群之一,其以河南“土地、粮食、传承”为主线,用戏剧讲述黄河沿岸古往今来的悲欢离合。

  穿过景区内壮观的百亩高粱地,台湾郑成功文化推展总会副总会长廖秀庆走到刻满河南地名的夯土墙前,找到廖姓发源地并合影留念,“我父亲、阿公(祖父)只知道他们是从湖南来的,但这次我才知道廖姓可以追溯到河南,真的很希望下次能带父母再来这里。”

  走进景区深处,《曹操的麦田》《苏轼的河南》《天子驾六遗址坑》……台胞穿梭于剧场内的各个演出场地,见面打招呼的方式也变成了“你刷完了几部剧?”

8月30日,由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主办的“溯源·河南成功行”活动参访台胞走进河南郑州“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图为“李家村剧场”内的表演现场。 黄欣欣 摄

  讲述河南1942年大饥荒历史的“李家村剧场”内的戏剧,唤起了台湾开南大学应用英语系硕士彭永泓的别样记忆。“我差点落泪,我爷爷是农夫,我的父母也有苦过,剧中长辈为了后代能活下去牺牲自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彭永泓对记者说,此前从未了解戏里的历史,也听不懂河南方言,在观剧过程中,他全神贯注,生怕错过细节,也无数次被剧中台词触动。

  离开景区已是深夜,台胞们在车上交流着观剧感受,也谈及河南之行的点点滴滴。很多人说,河南的历史和现实都太丰富了,这是第一次来河南,今后也一定会带家人再来。(完)

【编辑:韦俊龙】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市场监管总局:直播带货必须说清楚“谁在带货”“带谁的货”

然而,要掌控好笛声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而言,每一个音符的吹奏都需要精确的气息控制。周舟回忆起自己刚开始学竹笛的时候:“刚开始能够吹响一个音,我非常兴奋,但是过两天我又吹不响了,又很灰心。”竹笛演奏时,气息要长、平、稳,而幼年的周舟身形瘦小,气息不足,加上江南丝竹的曲目衔接中多有大段高音,演奏节奏也快而紧密,周舟那时吹出的竹笛音色很弱。并也是因此,他错过了一次宝贵的上台演奏机会。尝到挫败的滋味后,周舟痛定思痛:“只有扎扎实实地练基本功才行。”

国台办:两岸民众对空中、海上直航全面复航呼声强烈

2023年5月11日,中国和厄瓜多尔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厄瓜多尔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于2024年5月正式生效。厄瓜多尔成为继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之后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四个自贸伙伴。中厄双方逐步对90%的税目相互取消关税。中国主要进口对虾、香蕉、鲜花、可可、咖啡等厄瓜多尔的农产品。中国汽车、家电则在厄瓜多尔很受欢迎。

首次!国家安全部公布执法办案程序规定

东盟媒体看桂林:冀将桂林生态保护经验传播给各国民众

晋城太行一号乡村振兴示范带,连接着全市90%的景区景点,连通着全市90%的发展薄弱地区,联系着全市90%的特色农产品产区。

2024少林考功总决赛开赛 全球逾百习练者角逐“功夫之星”

2300年前,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怀沙殉国成就千古绝唱,汨罗也因此成为“端午源头”“龙舟故里”。两千多年来,汨罗江上桨声不断,端午龙舟文化在此代代相传。而今在汨罗,每个乡镇甚至不少村落都有自己的龙舟队,浓厚的龙舟竞渡氛围,也带动了龙舟制造业发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